首页

中药材 / 九香虫

“九香虫”在《中国药典》
“九香虫”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九香虫

《中国药典》

【拼音名】 Jiǔ Xiānɡ Chónɡ

【英文名】 ASPONGOPUS

【来源】 本品为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 的干燥体。11月至次年3 月前捕捉。置适宜容器内,用酒少许将其闷死,取出阴干;或置沸水中烫死,取出,干燥。

【制法】

九香虫:除去杂质。

炒九香虫:取净九香虫,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有香气。

【性状】 本品略呈六角状扁椭圆形,长1.6 ~2cm,宽约1cm。 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泽。头部小,与胸部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卵圆状,单眼1对,触角1对各5节,多已脱落。背部有翅2对,外面的1对基部较硬,内部1对为膜质,透明;胸部有足3对,多已脱落。腹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每节近边缘处有突起的小点。质脆,折断后腹内有浅棕色的内含物。气特异,味微咸。

【性味归经】 咸,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 3~9g 。

【贮藏】 置木箱内衬以油纸,防潮、防蛀。

【摘录】 《中国药典》

九香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 Jiǔ Xiānɡ Chónɡ

【别名】 屁巴虫、打屁虫

【来源】 为半翅目,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npus chinensis Dallas的干燥全体。春、冬两季均可捕捉。

【源形态】 全体椭圆形而扁,长1.7~2.2厘米,宽1.0~1.2厘米。体紫黑色,带铜色光泽。头小略呈三角形,黑色,背部有膜质半透明的翅两对,棕色或棕褐色。触角黑色5节,第1节较粗,圆筒形,长度约为第2节之半,其余4节较细长而扁,第2节长于第3节,2、3节长度比例约为4:3到5:3之间,为本种的一个重要特征。腹部有环节,足3对,褐色,以后足最长。

【生境分布】 此虫以成虫越冬,隐藏于石隙间。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制法】 放入罐内,加酒,盖紧将其闷死,或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性状】 药材足多脱落,质脆,折断腹内有浅棕色油质样的内含物。有特异的腥臭气,味微咸。

【化学成分】 含脂肪,蛋白质及甲壳质等。

【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九香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性味归经】 咸,温。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温中助阳。主治胸腹胀满,胃痛,腰膝酸痛,性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 0.8~1.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一项:刀豆
下一项:九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