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百祥丸说 | 《侣山堂类辩》 |
附∶百祥丸说儿医钱乙,字仲阳,载在宋史,一代之名流也。专用百祥丸,治痘之黑陷甚者,谓能转祸为福,故有百祥之名。后人置之不用者,不知物性故耳!夫大戟性能泄水,味苦寒而色紫赤,能泻水中之火毒,浸于水中,其色青翠,盖从子以泄母也。夫痘毒发原在肾,如初起腰疼肚痛,寒战切牙,乃热毒太盛,不能透发,此危在俄顷,非大戟、大黄、芒硝之类,为釜底抽薪之法,则束手待毙矣。故表而出之。(疏杀其衷,则透发于外矣。) 张开之曰∶痘之初发三日,主春生;起胀三日,主夏长;贯脓三日,主秋成;结痂三日,主冬藏。若秋冬之不能收成者,多缘病酿于春,故热毒虽盛,而能生长透发,内无留蓄,至秋冬无有不收成者,即正气虚脱,不妨大用温补。如使邪毒留滞,外内不清,邪之所凑,其正必虚,欲补其正气,则碍于热毒,欲清其热毒,又妨于正虚,是以热毒盛而不能透发者,死于三五之期,虽透发而里气不清者,终成 稗。善治痘者,当预防其初焉。
|
原始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医世家网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