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一网 - 文献资料 - 医学书籍 - 中医学基础

五 泻下药和方剂

  凡能通利大便的药物叫做泻下药。

  凡以泻下药为主而组成的方剂,叫做泻下方。

  由于泻下法具有攻下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驱除寄生虫等作用,故凡是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冷积虫积病邪结聚于里的实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以使用下法。

  根据病情轻重,泻下作用有不同,泻下法又分为攻下、润下、逐水及驱虫四种。

  泻下法除润下剂外,孕妇及月经期均慎用。攻下、逐水法在体虚者应慎用,否则更伤正气,若确实需要,宜配伍扶正之品。

  (一)泻下药

  1.攻下药:

  凡有泻热通便或祛寒通便作用,如里热便秘实证,证见潮热、谵语、口渴、腹满痛、大便秘结、舌苔焦黄、脉滑数等。常用药物有大黄、芒硝等。或脾虚阳气不足,冷积阻于肠胃、大便秘结、脉沉迟者,有用肉桂、干姜配伍大黄以温通寒结者,如温脾汤。

  大黄

  《本经》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北大黄、或南大黄的根茎。生用、或酒制、蒸熟、炒黑用。

  别名:川军、锦纹、将军。

  处方用名:生大黄、熟大黄、川军、锦纹、酒大黄。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苦、寒。

  归经: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

  功能;泻实热、下积滞、破瘀血。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里实热证,腹胀满,热结便秘,壮热谵语。可与芒硝、枳实、厚朴等同用;属寒实积滞,可与干姜、附子等同用。

  2.常用于湿热黄胆,全身发黄如桔子色的阳黄,常与栀子、茵陈蒿配伍即茵陈汤。临床常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与蒲公英、银花、绵茵陈、板兰根、赤芍配伍用,可治急性胆囊炎。

  3.可用于肠痈(阑尾炎),与丹皮、芒硝、桃仁、冬瓜仁同用,即大黄牡丹皮汤。

  4.此外,尚用于痈肿疮毒,烫火伤,可作外敷外洗用。

  用量:3-12克。

  禁忌:孕妇、产后、月经期间、授乳期间均应慎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有大黄泻素、大黄鞣甙类等,大黄泻素能刺激大肠,引起收缩,分泌增加,使肠内容物易于排出。本品味苦,服小剂量粉剂(2-3分)能起健胃作用,据报道:大黄与甘草(5:1)研末外用,治下肢溃汤(臁疮)有效。

  2.对痢疾、伤寒、大肠、绿脓杆菌及肺炎双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芒硝

  《本经》 

  为含硫酸钠的自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别名:朴硝、皮硝、海皮硝、毛硝。

  处方用名:芒硝、朴硝、风化硝、玄明粉。

  药用部分:硫酸钠的结晶体。

  性味:辛、咸、苦、大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功能;泻热通便、润燥软坚、外用清火消肿。

  主治与应用:

  1.有润燥软坚,泻下清热的功效,为里热燥结实证之要药。适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腹满胀痛等证,常与大黄、甘草同用,如调味承气汤。

  2.外用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之功,如皮肿疮肿、疮疹赤热、痛痒,可用本品溶于冷开水中涂抹;用于目赤肿痛,可用芒硝置豆腐上蒸化,取汁点眼;用于口腔及咽喉肿痛糜烂、玄朋粉配硼硝、冰水、共研末,吹患处,如冰硼散。

  用量:9-15克,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不入煎剂。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参才资料:

  本品含大量含水硫酸纳,服后不易为肠所吸收,形成高渗盐溶液,于是肠内水分增加,使粪便质地稀薄,同时对肠壁引起机械刺激,故使肠蠕动增强,把稀释水便排出。据报导,临床有用大黄硝石汤(大黄、芒硝、黄柏、栀子)。硝石矾石散(芒硝、矾石)或单用芒硝一味,治疗肝胆结石及黄疸证,获得较好效果。

  番泻叶

  《本经》

  为豆科草本状小灌木植物狭叶番泻树的叶。

  处方用名:番泻叶。

  药用部分;叶。

  性味:甘、苦、寒。

  归经:入大肠经。

  功能;泻热导滞。

  主治与应用:

  本品有较强的泻热通便功效。用于热结便秘,脘腹胀满等证,单用泡开水服或与枳实、厚朴同用。用量大时,可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用量:3-6克。一般泡开水服,入煎剂宜后下。

  2.润下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甘平,富含油脂,具有润燥滑肠的作用,使大肠易于排出,泻下作用较缓。适用于老年津枯,病后津液亏耗或产后血虚的大便秘结,习惯性便秘等。若津液亏损而致的便秘,可与养阴药配伍;兼血虚者,宜与补血药配伍;兼气滞者,可与理气药配伍。常用药物有火麻仁、郁李仁等;常用方剂有五仁丸、麻仁丸等。

  火麻仁

  《本经》

  为大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麻的成熟种仁。除去皮壳与杂质,收集净仁,打碎用。

  处方用名:大麻仁、火麻仁。

  药用部分:种仁。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功能: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主治与应用:

  本品多脂,功能润燥滑肠,性质平和,兼有滋养作用,为常用的润下药。用于邪热伤阴,或素体火旺,津枯肠燥而致大便燥结证。常与杏仁、白芍、大黄同用,如麻子仁丸;如属老年津枯,病后津亏及产后血虚所致的肠燥便秘,常与当归、生地同用,如润肠丸。

  用量:9-30克。

  郁李仁

  《本经》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欧李的成熟种子。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取核去壳,晒干去皮捣碎用。

  处方用名:郁李仁。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辛、苦、甘、平。

  归经:入大肠、小肠经。

  功能: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富含油脂,有降泄下气,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大肠气滞、肠燥便秘之证,多与火麻仁、柏子仁等同用,如五仁丸。

  2.又有利小便,退水肿之功,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腹满喘促及脚气浮肿等证,常与薏苡仁、茯苓、冬瓜皮等同用,如郁李仁丸。

  用量:3-12克。

  (二)泻下方

  大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12克 厚朴9克  枳实9克 芒硝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峻下热结。

  主治:1.肠胃燥热积滞。证见大便坚实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高热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

  2.热结旁流。证见下利清水臭秽,虽利而腹满胀痛不减,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数。

  方解:本方为泻下之峻刺,有通便泻热之功。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积滞不去,由于气滞不行,故佐以枳实、厚朴消痞除满,行气散结,四药合用,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对于肠胃燥实、郁滞不通者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

  本方治症是因实热与燥屎壅结于里所致。本方主证前入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痞”是自觉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是指肠中粪便,既燥且坚按之坚硬;“实”是指肠胃有燥粪与热邪互结,而有便秘、腹痛拒按,或下利清水臭秽而腹胀满不减。

  临床应用:

  1.本方主治辩证要点以“痞”、“满”、“燥”、“实”及脉实等。

  2.本方去芒硝叫小承气汤。主治与大承气汤略同,但证情较轻,便虽硬,秘结尚不如大承气汤之坚实

  3.本方去枳、朴、加甘草,叫调胃承气汤。治阳明证,口渴便秘,腹痛拒按,大便坚结、苔黄燥、脉滑数者。

  注意事项:

  1.本方为泻下峻剂,如气虚阴亏,或表证未解,或胃肠无热结,均不宜用。

  2.本方作用峻猛,中病即止,过用会损耗正气,孕妇禁用。

  麻仁丸

  《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100克 杏仁50克 枳实100克 大黄100克 厚朴50克 芍药100克

  用法:为丸,每次9克,日二次;也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病情酌定。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

  方解:本方为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组成,多用于肠胃燥热便秘。由于津液不足,肠失滑润,兼之肠燥胃热则大便硬结难下,致成便秘。方中麻子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为主药;辅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里;佐以小承气汤之枳实破结,厚朴除满,大黄通上;使以峰蜜为丸,意在缓下。本方泻下药与润肠药同用,炼蜜为丸,取其泻而不峻,润而不腻,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临床应用:

  1.本方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痔疮便秘等证。

  2.用治痔疮便秘时,若痔疮出血,可加槐花、地榆凉血止血。

  注意事项:

  本方虽为缓下之剂,但药有急泄之品,故体虚及孕妇均不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