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比动脉阻塞较为常见,阻塞可发生在中央主干,更多见于其分支。阻塞发生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广泛的出血、水肿和渗出物。
视网膜静脉阻塞对视网膜的损害虽不如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所致那样迅速而严重,但也可以造成内层视网膜的广泛萎缩和变性。
一、临床表现
(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1.症状 视力下降,可仅能辨识手指数目,或只见到手动,但不似中央动脉阻塞时那样光感消失。多半在清晨起床时忽然发现视物模糊。
2.眼底 视盘色红,边界模糊,整个视网膜满布出血斑,以后极部最为显著。主要为浅层火焰状或条状,在出血较少或近周边处也可见到圆形或不规则的深层出血。渗出斑掺杂于出血之间。视网膜水肿,尤以后极部为明显。视网膜动脉管径狭窄,可能因反射性功能性收缩或有动脉硬化。静脉扩张与迂曲。视网膜水肿与出血将血管部分遮挡,黄斑经常受累及。当阻塞不完全时,上述眼底改变的程度较轻,有的阻塞发展缓慢。
3.荧光血管造影 出血遮挡荧光。当浅层出血渐吸收,荧光造影显示大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在发病后约2~3月,荧光造影可显示微血管瘤或新生血管形成,侧支循环或短路交通支。上述典型表现又称为缺血型(ischemic)或出血型(hemorrhagic)视网膜静脉阻塞。当患者眼底出血较少而稀薄,视力较佳,荧光造影未出现毛细血管无灌注,习惯认为是视网膜静脉不全阻塞,又称为非缺血型或淤滞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二)半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患眼视盘上出现两支中央静脉主干,其中一支发生阻塞。视网膜出血、水肿与渗出出现在阻塞静脉所引流的半侧眼底。
(三)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临床上较中央静脉阻塞为多见。常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并发症。青年患者可于血管炎后发病。眼底病变局限于阻塞支的引流范围。常位于动静脉交叉处。视网膜出血、水肿与渗出呈-三角形分布。三角形的尖端指示阻塞所在处。对视功能的影响阻塞支的大小与所在部位而异。黄斑一小分支阻塞也严重地影响视力。
二、视野与玻璃体改变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视野改变,因阻塞部位与范围而异,可表现出中心暗点和旁中心暗点,或局限性视野缺损,或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玻璃体部分脱离易伴有新生血管和玻璃体出血。
三、病因
(一)血管病变 静脉血管壁的改变,高血压动脉硬化。
(二)血液流变性改变 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增强。血液其他成分的改变,如红细胞、血小板增多,血浆脂类和蛋白质增加。
(三)血管炎症 多见于年青患者
四、并发症
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视网膜缺血的严重程度与受累范围有关,它们在中央静脉阻塞缺血型为多见(33.3%)。
五、治疗
(一)全身治疗 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酯、糖尿病、血液情况和感染病灶等均应给予相应治疗。
(二)抗凝治疗 病之初起可谨慎地应用抗凝剂或纤溶制剂,减少血凝,促使纤维蛋白溶解,抗血小板聚集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
(三)光凝治疗 局部光凝与播散性光凝,用以减少黄斑水肿及防止新生血管增殖。以氩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为为佳。光凝后,病变区视网膜水肿、渗出与出血均逐渐吸收,并防止了以后产生新生血管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