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二硝基苯酚(二硝基酚)、二硝基甲苯酚(二硝基甲酚)中毒
类别西医疾病
概述    二硝基苯酚又称二硝基酚。二硝基甲苯酚又称二硝基甲酚 [2,4-dinitrophenol(DNP),dinitromethylphend),均为黄色结晶;用于制造染料、显影剂、炸药、有机合成、木材防腐、除草剂等。可因皮肤污染、误服、吸入而致中毒,以夏季中毒多见。
发病机理    工业上二硝基苯酚中毒以皮肤吸收最常见,且吸收迅速而完全;在体内被还原成氨基酚,毒性减小,经尿排出体外。二硝基苯酚有6种异构体,以2,4-二硝基酚毒性最大。该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的作用较弱,主要毒性是刺激细胞内氧化反应增强而抑制磷酸化过程,过多的能量不能转变成三磷腺苷或磷酸肌酸高能磷酸键的形式贮存,而以热能散发,造成机体高热,并损害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
    由于能量利用障碍,肌肉呈僵直状态。成人口服该品1g 可致死。二硝基甲酚与二硝基苯酚作用相同,但毒性更大,口服0.2g可致死。
临床表现    起病急,可在几小时内发病,高热可达40 ℃以上,皮肤潮红、口渴、大汗、烦躁不安、心跳呼吸加快、肌肉强直、抽搐,甚至昏迷。实验室尿中可检出氨基酚。
治疗    抢救应力求争分夺秒,尽早清除毒物。
    皮肤污染者立即用肥皂水彻底清洗。
    口眼者催吐,用3%碳酸氢钠溶液洗胃,50%硫酸镁40~60ml导泻。
    治疗应着重物理降温,必要时人工冬眠,用氯丙嗪25~50mg、异丙嗪25~5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
    降低基础代谢以保护脑组织,并给予吸氧、能量合剂及解痉镇静剂。
    抽搐时可灌服安宫牛黄丸或10%水合氯醛10~20ml保留灌肠。
    可试用抗甲状腺药物。
    阿托品类药物抑制汗腺分泌,升高体温;巴比妥类药物有增毒作用,故均应禁用。
    应用退热药时慎防虚脱。
录自《急诊中毒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