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类别西医疾病
概述    邹和建  陈玉清
    二甲基甲酰胺( dimethyl formamide,DMF)是一种无色,有鱼腥味的液体,主要作为有机溶剂用于制造腈纶和氯纶,亦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制药、树脂和皮革等工业生产。本品蒸发后,可经呼吸道吸收,液体也可经完整的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中毒。急性中毒发生于生产设备故障,设备漏液,或在设备检修前反应塔冲洗、通风不彻底,检修过程中过量接触而引起。以DMF作为树脂、染料稀释剂时,在树脂涂布上浆时,也易发生中毒。
毒理    DMF的毒性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其体内代谢产物有关。DMF首先在细胞色素加单氧化酶P450 2E1催化下,其甲基羟基化,生成N-甲基-甲醇酰胺( HMMF),HMMF部分脱羟甲基,分解成甲基甲酰胺(NMF)和甲醛,NMF还可羟基化,再分解成甲酰胺(F),还有少部分DMF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实验表明,NMF毒性强于DMF及HMMF。NMF或HMMF生成N-甲基氨基甲酰半胱氨酸( AMCC)过程中的活性中间产物(可能是异氰酸甲酯),具有亲电性,可以与蛋白质、DNA和RNA等大分子的亲核中心共价结合,造成机体肝、肾器官损伤。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吸入高浓度DMF或皮肤大面积污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发病潜伏期视接触量和接触时间而定,一般为6~12小时。吸人中毒时,可产生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为眼结膜、咽部充血及不适,出现头痛、头晕、嗜睡;但以消化道和肝损害症状最为突出,患者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和腹痛等。腹痛位于卜-腹部或脐周,为持续性或阵发性,进食后加重,但压痛较轻,无肌卫及反跳痛,可与外科急腹症鉴别。体检可见肝大、肝区叩痛、少数患者皮肤和巩膜黄染。纤维胃镜可见食道下段至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点状出血。EKG出现一过性心肌损害、束支传导阻滞、心率及心律异常。实验室
辅助检查    可见肝功能异常,一般出现在中毒数日后,血清甘胆酸升高和前白蛋白降低,且较为敏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轻、中度增高,γ-谷氨酰基转肽酶(γ-GT)增高。周围血白细胞增高或降低,血小板减少、尿常规可见蛋白尿、尿隐血阳性、尿胆素原增高。严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
    2.慢性作用  长期接触后可出现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神经衰弱症状群。在低浓度下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便秘。长期接触并超过阈限值可有肝功能异常、蛋白尿及心电图改变。
治疗    DMF中毒无特效解毒剂。中毒发生后应及时脱离现场,皮肤及眼部受污染后,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治疗重点为防治中毒性肝病,保护胃肠道。腹痛可选用阿托品、654-2及胃黏膜保护剂。应用维生素C、ATP、辅酶A、肌苷、肝泰乐(葡醛内酯)、还原性谷胱甘肽等,防治肝功能损害。糖皮质激素是非特异性解毒剂,具有抗休克、抗炎、解毒作用,短时应用可迅速减轻肝、心、肾的中毒性改变,必要时可用地塞米松20~40mg/d,疗程2~3天;但应权衡该类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影响,应与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合用。加强护理及支持治疗,大部分患者在1~2周内恢复。皮肤损害严重者可选用雷弗诺尔湿敷、皮康霜及抗生素治疗,两周内可恢复,且不留瘢痕。长期接触者如有明显神经衰弱综合征或肝病变,可调离工作,对症治疗。
预防    加强个人防治宣教,建立严格的操作制度。生产过程尽可能密闭化。加强车间通风,加料、取样、检修时应佩戴防毒面具。为防止皮肤污染,应使用不渗透的长筒手套、防护围裙,穿着高胶鞋,戴防护眼镜。一旦皮肤污染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工作服应及时清洗。
录自《医师金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