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主动脉瘤
类别西医疾病
概述    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指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的异常扩张(一般较预期正常主动脉段直径扩大至少 1.5倍以上),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症状,瘤体破裂为其主要危险。
病因    正常动脉壁中层富有弹力纤维,随每次心搏进行舒缩而传送血液。动脉中层受损,弹力纤维断裂,代之以纤维瘢痕组织,动脉壁失去弹性,不能耐受血流冲击,在病变段逐渐膨大,形成动脉瘤。动脉内压力升高有助于形成动脉瘤。引起主动脉瘤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动脉粥样硬化  为最常见原因。粥样斑块侵蚀主动脉壁,破坏中层成分,弹力纤维发生退行性变。管壁因粥样硬化而增厚,使滋养血管受压,发生营养障碍,或滋养血管破裂中层积血。多见于老年男性,男:女为10:1左右。主要在腹主动脉,尤其在肾动脉至髂部分叉之间。
    (二)感染  以梅毒为显著,常侵犯胸主动脉(见本章第一节“梅毒性主动脉炎”)。败血症、心内膜炎时的菌血症使病菌经血流到达主动脉,主动脉邻近的脓肿直接蔓延,或在粥样硬化性溃疡的基础上继发感染,都可形成细菌性动脉瘤。致病菌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属为主,较少见。
    (三)囊性中层坏死  较少见,病因未明。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断裂,代之以异染性酸性黏多糖。主要累及升主动脉,男性多见。遗传性疾病如马方综合征、Turner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等均可有囊性中层坏死,易致夹层动脉瘤(动脉夹层分离)。
    (四)外伤贯通伤  直接作用于受损处主动脉引起动脉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间接损伤时暴力常作用于不易移动的部位,如左锁骨下动脉起源处的远端或升主动脉根部,而不是易移动的部位,受力较多处易形成动脉瘤。
    (五)先天性  以主动脉窦动脉瘤为主(详见本篇第十一章“先天性心脏血管病”)。
    (六)其他  包括巨细胞性主动脉炎、白塞病、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病理变化    按结构主动脉瘤可分为:①真性主动脉瘤:动脉瘤的囊由动脉壁的一层或多层构成;②假性主动脉瘤:由于外伤、感染等,血液从动脉内溢出至动脉周围组织内,血块及其机化物、纤维组织与动脉壁一起构成动脉瘤的壁;③夹层动脉瘤:动脉内膜或中层撕裂后,血流冲击使中层逐渐形成夹层分离,在分离腔中积血、膨出,也可与动脉腔构成双腔结构。
    按形态主动脉瘤可分为:①梭形动脉瘤:较常见,瘤体对称性扩张涉及整个动脉壁周界,呈梭形或纺锭状;②囊状动脉瘤:瘤体涉及动脉壁周界的一部分,呈囊状,可有颈,成不对称外凸。粥样硬化动脉瘤常呈梭状,外伤性动脉瘤常呈囊状。
    按发生部位主动脉瘤可分为:①升主动脉瘤,常累及主动脉窦;②主动脉弓动脉瘤;③降主动脉瘤或胸主动脉瘤,起点在左锁骨下动脉的远端;④腹主动脉瘤,常在肾动脉的远端。累及主动脉窦的近端升主动脉瘤常为先天性,其次为马方综合征、梅毒等感染;升主动脉瘤主要由粥样硬化、囊性中层坏死、梅毒引起;降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以粥样硬化为主要原因。主动脉瘤大多为单个,极少数为两个。随病程发展,主动脉瘤可发生破裂、附壁血栓形成、继发感染。有时动脉瘤反复向周围小量出血,在瘤周积累多量纤维组织,形成包囊,可能起保护作用而不致破溃。
临床表现    主动脉瘤的症状是由瘤体压迫、牵拉、侵蚀周围组织所引起,视主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而定。胸主动脉瘤压迫上腔静脉时面颈部和肩部静脉怒张,并可有水肿;压迫气管和支气管时引起咳嗽和气急;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嘶。胸主动脉瘤位于升主动脉可使主动脉瓣瓣环变形,瓣叶分离而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出现相应杂音,多数进程缓慢,症状少,若急骤发生则可致急性肺水肿。胸主动脉瘤常引起疼痛,疼痛突然加剧预示破裂可能。主动脉弓动脉瘤压迫左无名静脉,可使左上肢静脉压比右上肢高。升主动脉瘤可侵蚀胸骨及肋软骨而凸出于前胸,呈搏动性肿块;降主动脉瘤可侵蚀胸椎横突和肋骨,甚至在背部外凸于体表;各处骨质受侵均产生疼痛。胸主动脉瘤破裂入支气管、气管、胸腔或心包可以致死。
    腹主动脉瘤常见,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常有肾、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最初引起注意的是腹部搏动性肿块。较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中上腹部,也可涉及背部,疼痛的发生与发展说明动脉瘤增大或小量出血。疼痛剧烈持续,并向背部、骨盆、会阴及下肢扩展,或在肿块上出现明显压痛,均为破裂征象。腹主动脉瘤常破裂人左腹膜后间隙,破人腹腔,偶可破人十二指肠或腔静脉,破裂后常发生休克。除非过分肥胖,搏动性肿块一般不难扪到,通常在脐至耻骨间,有时在肿块处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少数伴震颤。进行主动脉瘤的扪诊,尤其有压痛者,必须小心,以防止促使其破裂。腹主动脉瘤压迫髂静脉可引起下肢水肿,压迫精索静脉可见局部静脉曲张,压迫一侧输尿管可致肾盂积水、肾盂肾炎及肾功能减退。
治疗    (一)外科手术治疗  包括动脉瘤切除与人造或同种血管移植术。对于动脉瘤不能切除者则可作动脉瘤包裹术。目前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低于5%,但对高龄,有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者,手术死亡率可高达60%。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在30%,以主动脉弓动脉瘤的手术危险性最大。动脉瘤破裂而不作手术者极少幸存,故已破裂或濒临破裂者均应立即手术。凡有细菌性动脉瘤者,还需给以长期抗生素治疗。对大小为6cm或6cm以上的主动脉瘤应作择期手术治疗。对4~6cm的主动脉瘤可密切观察,有增大或濒临破裂征象者应立即手术。
    (二)介入手术治疗  是治疗腹主动脉瘤和部分胸、降主动脉瘤可供选择的微创手术方法,尤其适应于有严重合并症而不能耐受腹主动脉瘤切除术的高危、高龄患者。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exclusion of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或经皮腔内血管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placement of expandable endovascular stentgraft).经股动脉置入覆有人造血管膜的腔内支架,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动脉瘤未累及的动脉壁上,从而将腹主动脉瘤瘤体与动脉血流隔绝,达到治疗目的。由于介入治疗避免了传统手术的腹部大切口,创伤小、失血少、术后对呼吸影响小,减少了全身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缩短。围手术期死亡率0~25%,平均住院2~4天,手术成功率92%~96%,因手术失败转传统手术治疗者约0~6%。但动脉瘤近心端与肾动脉开口距离<1. 5cm和(或)直径>2. 8cm;动脉瘤远心端与主动脉分叉距离<1. 5cm;纵轴上瘤体近心端成角>60°;髂动脉多处硬化或弯曲度>90°,尤其伴广泛钙化;肠系膜下动脉是结肠的主要血供来源者不宜行本手术治疗。本手术虽有内漏( endoleak)、移位(migration)等并发症,但由于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预后    据统计,腹主动脉瘤国内发病率约为36. 2/10万,欧美国家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可高达2%~4%。由于有潜在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自然病程中5年存活率仅为 19. 6%。若不作手术,90%胸主动脉瘤在5年内死亡。栓塞为另一并发症。
图片    图16-19-1《实用内科学第13版》
    图16-19-2《实用内科学第13版》
录自《医师金典》